书记谈发展 | 林涵:只争朝夕 奋发有为 书写高质量发展的“人发答卷”
高举旗帜担使命,谋划新篇共奋进。学校第四次党代会已经胜利落下帷幕,留下的回响依旧掷地有声、生生不息。
作为学校政治生活和发展历程中的一件大事,学校第四次党代会的召开恰逢其时、影响深远。2020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之年,也是“十三五”规划收官和“十四五”规划布局之年,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吹响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号角,为我们指明了前进的方向。站在历史的交汇点,我们需要砥砺初心使命、凝聚人心共识、把握机遇挑战、找准目标定位、明确思路任务。本次党代会,全面总结梳理了学校过去五年各方面事业的成就和经验,进一步明确了新时代学校的办学使命、工作思路和主要任务,制定了新“三步走”发展战略,描绘出一幅全面建设中国特色、农业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行动路线图,对于指引学校未来发展具有重大且深远的意义。
党的领导是学校发展事业取得成功的根本保证,要实现学校第四次党代会提出的发展目标,最重要的是要不断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加强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立德树人为根本、强农兴农为使命,以此凝聚广泛共识,汇聚行动力量;深入贯彻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进一步增强党员干部的担当意识、政治素养和干事本领,不断提升其管理服务水平;不断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深化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保持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力和党员的先进性,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引导其为学校发展助力。
新的历史时期,人文与发展学院应用扎实的党建成效筑牢高质量发展的根基,并抓住以下发展重点:以人才培养为根本,持续探索社会科学人才“六位一体”培养体系创新与实践,致力于培养具有深切的人文情怀、深厚的学术底蕴和深耕的实践经验的开放型、国际型和复合型人文社会科学人才;以学科建设为抓手,进一步统筹和整合学院的学科建设资源与力量,突出重点、强化特色、交叉融合、协同发展,力争以“一流”学科建设,引领学院全面发展;以师资队伍建设为核心,坚持引育并举的原则,着力推进高层次人才引进和培育工作,加大中青年教师培养力度,努力打造一支梯队合理的高水平师资队伍;以学术研究为基础,坚持“扎根乡土、扎根乡村”,紧扣“三农”和发展重大主题开展学术与研究工作,探寻国家发展和乡村变迁的道路和轨迹,逐步在“三农”与发展相关领域建立学术话语权、媒体讨论话语权和政策建议话语权,力争成为全国“三农”与发展研究的学术中心和重要智库,并逐渐成为“农政变迁”研究的国际学术中心;以服务社会为追求,坚持“学以致用、经世济民”的理念,牢记社会责任,积极探索与地方政府的务实合作,撰写政策咨询建议,致力构建具有国内影响力和国际知名度的高端智库平台;以文化传承创新为重点,着力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育人过程,建立完善以创新、质量、贡献、发展为导向的学院评价体系和学术交流制度,持续办好各类学术文化讲座,建设出色的交流平台,营造生机勃发、志趣高洁、温馨团结的氛围和文化;以国际合作与交流为拓展,在学院现有的国际影响力和国际交流与合作网络基础上,进一步有针对性地加强国际学术平台建设,拓展国际研究合作途径,深化务实合作,为推进形成学校国际交流新格局作出应有贡献。
举目已觉千山绿,宜趁东风马蹄疾。学校第四次党代会奏响了高质量发展的乐章,人文与发展学院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和学校第四次党代会精神,聚焦国家战略需求和学校“双一流”建设要求,担当“立德树人、强农兴农”的时代使命,以只争朝夕、奋发有为的姿态,书写高质量内涵式发展的“人发答卷”。(作者为人文与发展学院党委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