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书记谈发展 | 尤泳:感稼穑 开天工 谱写工学院发展新篇章

WechatIMG704_副本.jpg

我们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即将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近在眼前,刚刚结束的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擘画了中国未来发展蓝图,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在这样的背景下学校胜利召开了第四次党代会,恰逢其时,意义重大。

本次党代会回顾了过去的工作,总结了基本经验,清醒分析了面临的问题和挑战,提出了新时代中国农业大学的办学使命,谋划了新“三步走”发展战略并对今后五年的工作任务进行了部署。选举产生的新一届党委,将带领全校师生员工踏上加快建设中国特色、农业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新征程,第四次党代会必将在学校的历史发展进程中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本次党代会提出到2025年要加快形成中国特色、农业特色世界一流大学新格局。实现这一目标,首先要对标习近平总书记对涉农高校的总要求,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和新时代中国农业大学办学使命,把学校发展同国家发展的现实目标和未来方向紧密联系在一起。其次要坚持系统谋划、统筹推进,学校各部门间加强配合,各学院之间加强联系,校院两级管理加强协同,以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破除制约发展的机制体制障碍。最后要充分调动师生员工积极性,尊重师生的主体地位,发扬红色基因的奋斗传统,发挥教育评价指挥棒的作用,不断汇集锐意进取的发展动力。

工学院作为学校的二级学院,在近70年的发展历史中逐渐形成了“承历史、感稼穑、开天工、创未来”的学院文化,下一步工学院将着力固根基、扬优势、补短板、强弱项,做出更多更大的贡献。

一是立足“四个面向”,提升科研创新能力。巩固农业工程学科一流学科的引领作用,发挥机械工程学科为特色支撑学科的积极作用,主动争取和积极承担国家重大科技项目。在资源配置、人才引进、评优晋升和绩效激励等方面出台组合拳,优势研究领域继续产出原创性、关键性重大成果,新兴交叉研究领域实现突破,为解决涉农工程领域“卡脖子”技术难题和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技术支撑和装备保障。

二是坚持立德树人,培养国家紧缺人才。深入推进“三全育人”综合改革,加强与地方政府、行业学会协会及优势企业的联系,拓展外部发展空间,搭建多维度育人平台,形成人才培养合力。优化专业设置,推动产教深度融合,探索涉农领域工程高层次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机制模式,在“新农科+新工科”本科、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等方面形成特色,引领农业装备行业人才智力发展。

三是强化师德师风建设,打造一流师资队伍。坚持师德师风作为评价教师的第一标准,引导教师潜心教书育人,做“四有好老师”。坚持引育并举,拓宽拔尖人才引进渠道,注重青年教师培养,优化完善学院科研教学人才队伍培育机制,形成老中青结合、富有创新活力的一流师资队伍。

四是发挥学院优势特色,积极开展社会服务。进一步提升科技成果转化和社会服务的能力,依托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团队、教授工作站、科技特派员工作站等平台开展社会服务。在重点区域新布局一批形式灵活多样的社会服务基地,鼓励教师走进农机行业企业,贴近农业农村农民,做出有影响力的实际贡献。

五是拓展国际合作交流,构建外事工作新格局。适应新变化拓展国际合作交流方向和领域,开辟新渠道,建设新伙伴,探索建立国际科技合作共建共享机制,积极参与学校“一带一路”发展战略,扩大国际影响力。提高国际化人才培养能力,重点实施高水平研究生派出项目,结合国际工程教育认证标准探索建立国际化课程体系。

六是持续加强党的建设,党政一体促进发展。充分发挥师生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深入实施“党建引领五大工程”建设,实现“党建+”融合发展模式,用高质量的党建工作引领学院高质量发展。进一步完善学院内部治理与支撑保障体系,传承学院文化,讲好工学院故事,党政一体凝心聚力不断取得更多成绩。

“将农民从繁重的劳作中解放出来”“让广大农民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一直是工院人的初心和使命。在新征程的路上,工学院党委将带领全院师生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学校第四次党代会精神,勇于担当、甘于奉献、奋发有为、久久为功,为建设具有中国特色、农业特色世界一流大学书写工学院新篇章,为夺取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胜利贡献力量!(作者为工学院党委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