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发展巡礼

喜迎四次党代会·发展巡礼之党的建设篇(二)强基铸魂担重任 立德树人展新篇

思想政治工作是学校各项工作的生命线。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学校党委将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和战略工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开展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工作,学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建设取得新进展,一体化育人制度和模式探索取得新突破,思想政治工作水平取得新提升。

切实担负主体责任 坚决维护意识形态安全

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能否做好意识形态工作,事关党的前途命运,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事关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学校党委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论述和指示批示精神,落实中央、教育部党组和北京市委意识形态工作决策部署,坚持问题导向,聚焦关键部位,着力提升意识形态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水平。将意识形态工作纳入学校党建工作计划和党政工作要点,从工作机制和管理制度方面织密“管理网”,牢牢把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管理权和话语权。五年间,审批哲学社会科学讲座论坛1356场次,审查教材3723种,审核国际合作项目52项;学校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专题学习意识形态工作9次,党委常委会传达学习意识形态相关工作精神122次、专题研究意识形态工作6次、研究意识形态相关工作108项。

学校党委不断强化意识形态阵地意识,加强敏感节点管控力度。严格落实“一会一报”制度,上线运行哲学社会科学讲座报告审批系统,严把场地、人员、内容等关键环节。定期开展意识形态工作专项督查,推动将意识形态工作纳入巡察内容,实现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层层落实、压力层层传导。大力推进基层各类意识形态阵地“第一责任人、分管责任人、具体管理人”三级责任人体系建设,推动基层阵地管理落实落细,打通阵地管理“最后一公里”。

强化思想引领 筑牢思想政治工作“生命线”

学校党委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建立健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长效机制,成立学校思想政治工作领导小组,出台《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施意见》《加快构建思想政治工作体系工作台账》《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方案》《“做新时代‘四有’好老师和‘四个引路人’”学习实践活动实施方案》,着力构建贯通培养“知农爱农、强农兴农”新型人才的思想政治工作体系,实现全校思想政治工作“挂图作战”。

不断强化思想引领坚定理想信念,广泛开展学习宣传李保国、廖俊波、黄大年等先进典型事迹,邀请河北梆子《李保国》、八步沙林场“六老汉”、延安儿女故事团走进校园。组织师生近万人次参观《伟大的变革——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型展览》《伟大历程 辉煌成就——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大型成就展》。实施“传承红色基因,讲好农大故事”思想引领行动,精心组织育人典型宣传、农大故事采集、红色主题宣讲、文化品牌培育,以学校悠久的光荣历史和深厚的红色基因滋养情怀、引领师生。

依托重大事件激荡爱国情怀,围绕改革开放40年、新中国成立70年、马克思诞辰200年等重要时间节点,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育实践活动。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作为党员师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契机,围绕教育报国守初心,立德树人担使命,一体推进学习教育、调查研究、检视问题、整改落实,引领广大党员师生守初心、担使命,找差距、抓落实。并将以主题教育常态化为契机强化师生理论武装,不断加强师生思想政治工作。以学习宣传贯彻落实《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为抓手,印发《深入开展“使命在肩 奋斗有我”主题教育活动实施方案》,不断增强广大师生爱党报国、强农兴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以中央媒体重大典型宣传为契机,将“曲周精神”作为加强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生动教材”,出台《关于传承“曲周精神”服务乡村振兴的决定》,鼓励和引导更多师生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紧密结合疫情防控实际加强正面宣传,针对在京在校师生、在外地特别是在鄂师生等不同群体开展了多样化的思想教育活动,广大师生通过建言献策、参加抗“疫”志愿服务、指导助力春耕生产等实际行动践行“共抗疫情 爱国力行”,全校上下凝聚起众志成城、共克时艰的强大精神动力。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塑造大学之魂,以“双一流”文化传承创新项目为抓手,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始终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有机融入大学文化建设当中。出版《念兹在兹:中国农大强农兴农的十个篇章》《往事寻踪》《石羊河印记》等10余部图书,举办“中国农业大学革命英烈展”“使命与传承——中国农业大学‘曲周精神’事迹展”等。成立农业文化遗产研究中心,举办研修班增强师生对于中华农耕智慧的价值认知。发挥饲料博物馆和“一带一路”农业合作学院的科普文教功能,向国际社会展现中华农耕文明的魅力。

加强师德师风建设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为强化党委对教师思政工作的统筹领导,学校于2017年成立了党委教师工作部,并于2018年单独设置,负责全校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和师德建设的组织协调、督促推动。专门成立了师德建设委员会,负责全校师德师风建设工作的统筹规划和协调推进。2019年,出台《加强和改进新时代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施意见》及任务清单,加强顶层谋划,明确新时代教师思政和师德建设工作的“五项任务”。

坚持以教师为本,进一步健全教育、宣传、考核、监督、奖惩“五大机制”,作为实现教师思想政治和师德师风建设工作与教师发展同频共振的着力点。制定修订职业道德规范、失范行为调查处理、师德考核等一系列制度文件,探索建立校院系三级工作体系,完善新时代教师思政和师德建设工作的“两个体系”。严格师德失范行为处理,对师德失范行为实行“一票否决”。加强教育培训和宣传引导,在教职工双周集中学习、新入职教师、新晋导师培训和辅导员、班主任培训中加强师德教育。

营造良好师德师风氛围,召开教师节表彰大会,举办“‘我为祖国育英才’‘使命在肩 奋斗有我’系列立德树人论坛”。开展“师恩如山”、“长大后我就成了你”主题征文活动,出版《师恩如山--纪念中国农业大学恢复招生四十周年》,加大优秀教师典型事迹选树、宣传力度,激励教师立德树人、强农兴农。

牢牢坚持“八个相统一” 推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

学校党委对标中央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提出的各项要求,深刻把握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八个相统一”的要求,不断推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持续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进”,把讲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重大政治任务,推进开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程。学校领导班子带头走上讲台讲授思政课,经常深入课堂听课,了解思政课教学情况。

通过构建混合式教学体系、创新“体系+专题”教学模式、聘任兼职教师参与专题教学、健全领导授课制度、推进集体备课交流制度、完善课堂教学管理制度、开展教学研究、举办教学比赛、强化社会实践教学、建设品牌实践基地等十大举措,将以问题为导向的“三三制”协同育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落到实处,课堂教学实效显著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不断增强。我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成果荣获2018年北京市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

加强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优先支持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自主增设马克思主义一级学科博士点,成功入选北京市首批重点建设马克思主义学院。强化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坚持内培和外引相结合,积极搭建学术研究与交流平台,不断创新学习培训和实践研修形式,教师理论素养和教研能力不断提升,先后入选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年度影响力人物3人和影响力提名人物1人、北京市思想政治理论课特级教授1人和特级教师3人、中国农业大学教学名师5人。

全员覆盖同向同行 思政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

学校党委着眼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对学生全员全息覆盖,实施思想政治工作网格化管理,把校院领导力量、管理力量、思政力量、服务力量压到学生中间,构建完善“三全育人”格局。坚持以本为本,深入推进教育教学改革,构建通专平衡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牵头组织“新农科”人才培养模式研究,实施“双一流”建设“学生综合素质培养与能力提升”项目,将思政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打造一二课堂融合的育人新格局。

推动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编写《专业课发挥育人功能专项教学改革成果集》,开展育人思想研讨,开设“书记院长谈育人”和“思政工作动态”专栏,宣传推广“专业课程与思政课同向同行”的育人经验和故事。以课程思政改革内容为重要组成部分的教学成果获得2018年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2017年北京市教学成果特等奖,相关做法得到教育部官网、中国青年报和学习强国等主流媒体的报道。

实施“三全育人”示范学院建设,农学院获教育部首批“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单位。实施“服务乡村振兴•培育时代新人”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精品项目。发挥资助育人功能,形成了包括经济资助、学业资助、就业资助和精神资助的立体式“四资助”模式,获全国学生资助工作“优秀单位案例典型”。科技小院党建育人工作获得2018年第五届首都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实效奖特等奖。心理育人工作获得北京高校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优秀成果奖和创新成果奖。

画好同心圆搭好连心桥 党外知识分子团结凝聚在党的旗帜下

健全大统战工作格局,加强对民主党派组织的政治领导,出台《关于加强新时代学校统一战线工作的实施意见》和《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规划(2018-2022)》,深入推进“同心圆工程”“心桥工程”“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工程”。武维华院士当选九三学社中央主席、第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孙其信校长携中央统战部党外知识分子建言献策小组农业组成员为落实乡村振兴战略建言献策。无党派人士何秀荣教授被聘任为国务院参事室参事。2019年学校副处级以上干部中党外干部比例为14%左右。获批北京市首批统战社团创新基地。建设“北京科技小院”,打造统战优质品牌,获得蔡奇书记“北京科技小院是科技帮扶的样板,是一支带不走的帮扶工作队”批示。

扎实推进教代会与工会工作,规范召开教代会,推进二级教代会建设,完善教代会提案办理制度,五年来征集、办理提案和建议166件,评选出优秀提案14件,提案优秀办理单位2个;截至2020年,共有1784名非事业编教职工加入工会,实现工会组织全覆盖。积极组织高层次人才红色实践教育活动,搭建职业发展平台引导青年教师建功立业,坚持以教职工为中心开展精准服务。着力深入基层、贴近青年,奋力开创共青团改革发展新局面。加强离退休工作,落实老同志政治待遇和生活待遇,发挥老同志积极作用。深入推进“平安校园”提升工程,未发生重大政治敏感事件。

推进全面从严治党 党风廉政建设不断加强

健全完善政治监督体系,成立党的建设和全面从严治党工作领导小组,研究制定《深化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清单》。制定《贯彻落实监督执纪“四种形态”实施细则(暂行)》《贯彻落实监督执纪“四种形态”实施办法(暂行)》,完善学校全面从严治党工作机制,不断深化全面从严治党,强化监督执纪问责。

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印发实施《从严治校,开展自查自纠工作实施方案》,召开全体副处级以上领导干部参加的“从严治校,开展自查自纠工作部署会”,召开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会、全面从严治党工作会,开展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落实情况回头检查工作,举办党风廉政建设警示教育展。

扎实推动校内巡察全覆盖工作,成立巡察工作领导小组,先后专门设置巡察督导办公室、党委巡察办公室。修订《中国农业大学巡察工作实施办法》,制定《巡察整改和督导工作实施准则(试行)》,建立校领导审查督办巡察整改工作的机制,突出强调做好巡察整改后半篇文章。目前已开展八轮常规巡察,先后组织了十七个巡察工作组,抽调巡察干部160余人次,实现本届党委任期内校内巡察全覆盖。

不断深化作风建设,持之以恒改进工作作风,驰而不息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锲而不舍纠治“四风”。进一步畅通意见渠道,接受群众监督,及时回应群众关切。制定“一线工作规则”,强化校领导责任,发挥领导干部“头雁效应”。以《处级干部“约法六条”》为基础强化干部担当意识,制定完善二级单位和干部考核评价机制,激励干部担当作为、攻坚克难。聚焦群众关切,办好民生实事,建成东西区网络视频会议系统,建设西校区“一站式”服务大厅。



五年来,学校党委全面落实学校第三次党代会提出的发展目标和工作任务,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八个一流”建设,坚定不移推进改革发展,学校发生一系列深刻变化,事业发展呈现崭新面貌。成功入选“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A类)。学校本科教学工作顺利通过教育部评估,两个专业通过中俄联合专家组的审核评估,15个本科专业入选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研究生教育成果奖获奖居“双一流”建设以来全国高校第一;五年间,学校先后荣获国家科学技术奖31项;在全国高校中唯一连续三年获得全国脱贫攻坚奖创新奖、组织创新奖,一大批研究报告获党和国家领导人批示;建成世界顶尖涉农大学校际全面合作平台“世界顶尖涉农大学联盟(A5联盟)”,引领世界涉农高校的国际合作;与平谷区政府共建国家农业科技创新港,与三亚市政府共建三亚研究院,200余名研究生落地烟台研究院全程培养,资源拓展取得积极成效;西区新楼、新图书馆相继投入使用,智慧校园、精致校园建设得到加强,国资、财务、基金会、资产经营、后勤、公共卫生等服务保障不断改善。第三次党代会以来,学校综合财力收入比上个五年增加了52.12亿元,增长了39.7%;校级财力增加了19.83亿元,增长了46.35%。